科罗尔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南大鲁安东教授获伦敦设计双年展大奖,南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schedule_100357_1/
郑华国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96824207707712791&wfr=spider&for=pc

★南京长江大桥★

9月4日,有着“设计界的威尼斯双年展”之誉的第二届伦敦设计双年展在萨默塞特宫正式开幕。本次伦敦设计双年展,“中国南京馆”带去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南京长江大桥记忆计划》展览。该展览由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鲁安东策展,并荣获本届组委会破例额外增设的特别荣誉奖,这也是伦敦设计双年展首次颁发该奖项。

“大桥记忆”在伦敦

一条17米长半透明的时光廊道,串联起三个情感的房间——这是此次“中国南京馆”展览的主体部分,观众将会看到、听到有关大桥的装饰镜、杯子、日历等老物件,还有大桥经典镜头的老照片,以及七八十年代在京沪线上的火车穿过经过大桥时的必播曲目《我为祖国守大桥》等等。

中国·南京馆由南京大学和南京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上海木飞木文化传媒工作室、Chinalink伦敦有限公司承办,上海铁路局南京桥工段、江苏省美术馆等协办,得到中国文化部和中国驻英大使馆文化处的指导与大力支持。

项晓炜公参代表中国驻英大使馆对《南京长江大桥记忆计划》作为中国官方作品代表参展伦敦设计双年展,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展览以一座桥和关于它的各种情感记忆为载体,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在过去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长度里发生的社会变迁。伦敦设计双年展主席、也是评审团成员之一的约翰.索瑞尔爵士盛赞《大桥记忆计划》质量非常高,浪漫、情感充沛,同时又见思想深度,是本届双年展中非常独特的作品。

“这次展览是要探讨南京长江大桥作为地标,它所承载和维持的情感意义。这份情感意义植根于国家的集体记忆之中。而在当代我们通过全新的设计,来活化当代的记忆和情感。”策展人鲁安东教授说道。

鲁安东教授曾在南京长大,于英国求学工作十一年后,最终又回到南京工作。谈及为何要发起南京长江大桥记忆计划,他曾说:“我觉得我作为一个高校教师,有责任来把大桥的记忆研究传递下去。希望大家一起来做长江大桥记忆的保护和延续工作”。”南京长江大桥是历史的,也是当下的,是值得纪念的,也是生活的,是赋有国家意义的,也是每个人的。这处地方有潜力,也将会成为极富有创造力的空间,成为每个人都可以找寻到记忆情感共鸣的介质。

“它诞生的意义不仅仅是交通或经济,更多的是它的象征性。它可能是中国唯一一座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历史纪念建筑物。”作为“南京长江大桥记忆计划”的发起人,一个专业的建筑学者,鲁安东教授研究大桥的设计史,努力收集有关于大桥的一切记忆:当年建桥的技术,与大桥发生的故事,印着大桥形象的生活用品;带领“Land”工作室学生做大桥空间的创新设计,桥头堡内近乎废弃的楼梯空间可以改造成垂直美术馆,大桥公园内可以装移动建筑,展出搜集来的大桥记忆……

鲁安东教授以志愿身份和民间力量,试图搭建一座跨时空的记忆之桥。“我现在做的事情,就是让那些‘关联’变得能在现场发生,它变成一个集体的记忆,你可以去理解其他人的记忆,你可以找到自己的归属感”。

“大桥记忆”发起者

除了是“南京长江大桥记忆计划”的发起人,鲁安东教授还有许多身份,他是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南京大学-剑桥大学建筑与城市合作研究中心主任,也是清华大学学士,剑桥大学硕士、博士。历任英国剑桥大学建筑系助理研究员、研究员、牛顿基金学者,剑桥大学沃夫森学院院士。

年鲁安东教授召集了“格物:设计研究工作营”。年发起了“南京长江大桥记忆计划”。他还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面向村镇地方建造的体系化表皮设计方法研究》、(中方)英国艺术与人文研究基金项目《影像博物空间:跨空间文化的影像传递》、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苏南地区民族工业建筑的环境建造及其当代可持续设计途径》等多个重要项目。

如何向世界介绍中国的一所大桥,鲁教授用可视化的记忆、故事、历史做出了解答。在他的思考中,对大桥的纪念绝非是建造一个南京长江大桥纪念馆那么简单的事,这样“太冷冰”。他不需要一个钢筋水泥的盒子去盛放一些物品,然后刻意教育或向参与者灌输一些东西。

鲁安东教授和他的团队需要的是营造一种融入感和归属感,这要求设计者跳出博物馆设计上的窠臼,给参观者以一种自然和轻松的方式和家的感觉,他们选择了“可视化”的方式重现那个时代的环境,把对时代的纪念细化为多个不同的情景。参与者不会被给予任何结论,可以自由地在给定的边界里寻找答案,甚至不需要有什么答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将碎片化的故事组成鲜活的国家历史,将个人的记忆与国家记忆相连,这是鲁安东教授一直以来的实践。

图片来源:伦敦XinStudio、鲁安东、

南京长江大桥记忆计划

内容来源:南京日报、凤凰江苏、

大学英雄、中国侨网

改编、美编:包小菲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